20公里的遠足挑戰
竟是深圳小學生的畢業禮物?
是的,你沒有聽錯!
就在近日
深圳5所學校,36個班級
1600多名六年級學生
不僅完成了這項了不起的挑戰
更是頻頻直呼
“拿捏!”“易如反掌”
……
在這本“流動的美育教科書”里
他們用行走定義成長
更用每一步的堅持
收獲了成長路上最美的風景
山水為卷,步履成詩
20公里播下美育種子
“20公里鋪成綠色琴鍵,我們踩著第一縷晨光……”3月21日,來自羅湖區教科院實驗教育集團的水庫小學、布心小學、碧波小學、泰寧小學和淘金山小學5所學校共1698名六年級學生高舉自己親手繪制的旗幟,在歌聲中踏上20公里的遠足征程。
此次20公里遠足活動
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徒步
更是精心設計的
畢業紀念課程
由六年級師生家長組成的遠足隊伍在翠湖文體公園集結,從淘金山綠道入口啟程,環繞深圳水庫,途經新大望橋綠道、 梧桐綠道、羅湖綠道、東湖公園牌坊等地,結合深圳水庫歷史和沿途自然科普資源,引導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發現家鄉山水美、感受同伴互助美、體驗身體健康美、傳遞堅毅自信美、促進身心和諧美。
20公里征途即是“流動的美育教科書”。行進途中,孩子們觸景生情,發現萬物生長的詩意,不由地哼唱起活動主題曲,“清風伴我跨越山林幽徑,水庫倒映杜鵑花影……”
與此同時,孩子們相互扶持,共同面對挑戰,有的路段崎嶇不平,有的路段烈日炎炎,這些都沒有阻擋他們前進的腳步。每到一處休息點,孩子們共同分享食物,互相按摩放松,展現出深厚的團隊協作精神。
孩子們行走的每一步
都在書寫成長的故事
與此同時,本次活動共有180余名老師陪伴孩子們共同出發。水庫小學楊健芬老師全程陪伴走完20公里,過程中點滴細節被她看在眼里:經過梧桐綠道時,孩子們會主動彎腰撿起地上的垃圾, “這么美的風景不能被破壞”;在陡坡路段,男生們自發組成“先鋒隊”,輪流攙扶體力不支的同學;休息時,班級自發組織拉歌賽,歌聲與山風交織成最動人的樂章……美育的種子已然在山水間悄然萌芽。
科技伴行,山水育人
師生家長共赴勇氣之路
今年是羅湖區教科院實驗教育集團的第二屆20公里遠足拉練活動,從項目式課程的設計、前置課程學習與課程反饋展示到徒步路線的優化、原創主題曲的作詞譜曲等均采用AI技術賦能。
水庫小學德育處副主任江燕表示:“當同學們在行走中傳唱著由AI作詞譜曲的主題曲《行走向未來》時,我們見證了美育與科技的共生共榮。這堂用AI托舉的 ‘流動的美育課堂’,不僅是畢業的紀念,更是學生終身成長的精神底色。”
體能鍛煉方面,孩子們通過早操、體育課等進行系統性體能強化訓練,在小組競賽、集體游戲中學會團結協作。
美術課上,孩子們發揮創意,親手繪制隊伍旗幟,在鍛煉動手能力的同時,加深對班級榮譽感和歸屬感的認同。
在勞動課上,孩子們學習整理背包、基礎止血和包扎方法、如何避讓小動物等技能,培養自理能力和獨立精神。
前置課程還設置了豐富的任務單,涉及歷史、文化等多個領域。孩子們通過學習深圳水庫的歷史、了解原生態綠道的文化背景、了解紅軍長征故事,樹立綠色環保意識,激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。
與此同時,沿途設置了多個補給站,提供了充足的飲用水、食物和醫療急救服務;在需要交通協助和指揮的路口,由專人負責保障學生安全。
本次活動共有超480名家長義工參與,他們以“后勤保障員”“安全督導員”“心靈輔導員” 等多重身份深度融入課程,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家校共育的深刻內涵。
素材來源:羅湖區教科院實驗教育集團
第一現場
編輯:黃鈺璇 朱曉芳
審核:王 珺 劉亞偉
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